渭河干流麦积区三岔镇闫西村段防洪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9年8月19日~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首次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甘肃要负起责任,抓好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两大重点,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做出应有贡献。”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立足天水市水资源条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监管。以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防洪保安全、厚重水文化、富裕新天水为目标,重点围绕防洪减灾能力提升、水源涵养与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水生态治理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重大任务,通过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强管控、创新机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渭河成为造福天水人民的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
2022年5月,受麦积区水务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渭河干流麦积区三岔镇闫西村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并于6月初编制完成了《渭河干流麦积区三岔镇闫西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经评审修改,2022年6月30日,天水市麦积区发展和改革局以麦发改【2022】162号文件批复,同意本工程建设。
可研批复的主要内容为:对渭河三岔镇段内闫西村、咀头川村等2个村段河道进行整治,治理河道长度共1.4km,新修堤防总长1068m。其中:闫西村段右岸新建堤防258m,咀头川村段右岸新建堤防810m堤防左右岸共设置φ800排水涵管3处;设置巡堤踏步2处。
2022年7月4日,麦积区水务局组织相关专家对《渭河干流麦积区三岔镇闫西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我公司根据审查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
工程区位于渭河三岔镇闫西村心滩和咀头川村心滩,河谷在工程区宽约750~1650m,河谷底高程800~950m,两侧谷顶高程1150~1450m,谷顶、谷底相对高差280~400。谷内河床漫滩宽60~265m,枯水期:水面宽20~75m,水深1.0~2.0m。河道蜿蜒,发育有多道S形河湾,河水平缓,河床纵坡比降在2.2~5.2‰左右,河水侧蚀强烈,河水左右摆荡,侧蚀强烈。根据工程区内地貌特征、岩组类型等工程地质条件,可划分为2类:构造剥蚀低中山区和侵蚀堆积河谷区。工程区处于西秦岭北带中山区,地层区划属秦岭地层分区,工程区主要分布第四系、第三系地层,另外出露少量的震旦系、二叠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工程区,主要为河床河漫滩及I级阶地堆积物、人工堆积等;I级阶地上部为粉质壤土层,结构疏松;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厚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砂岩、灰岩、砂砾岩等,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工程区大地构造部位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祁吕弧形褶带和陇西系旋卷构造交汇处,构造背景复杂。区内构造总体受北西西向的祁吕弧形褶带控制,新阳镇~渭南镇~元龙镇一线发育渭河地堑构造,河道蜿蜒曲折,发育多个串珠状河谷盆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400万,50年超越概率10%),三岔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相应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建议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按Ⅷ度考虑。本工程治理河道长度共1.4km,新修堤防总长1068m。其中:闫西村段右岸新建堤防258m,咀头川村段右岸新建堤防810m堤防左右岸共设置φ800排水涵管3处;设置巡堤踏步2处。
本工程实施后,可抵御洪水对河岸的冲刷,保护农田及村庄,在项目实施中农民参与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